新华网贵阳7月2日电(黄勇)贵州,这片被大自然偏爱的土地,正以“美景、美食、美气候”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全球游客的目光。要让游客“来了有地方玩、住了不想走、走了还想来”,仅靠得天独厚的资源远远不够——住宿品质的提升、餐饮服务的标准化、旅游体验的智能化,每一环节都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。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的主力军,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贵州省分行以“旅游+金融”创新为笔,助力贵州旅游服务升级,让贵州旅游的“金字招牌”更具魅力。
图为黄果树瀑布。新华网发
破解住宿瓶颈:让黄果树景区从“一日游”变“深度游”
黄果树瀑布作为贵州旅游的“核心IP”,每年吸引数百万游客。然而,长期以来,景区周边民宿“小散弱”、酒店“高端缺”的现状,影响着游客停留时长与消费潜力,景区过夜游客占比不高。为破解这一窘境,安顺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在景区新规划的40多个项目中,将足够空间留给精品民宿和高品质酒店,希望在它们带动和辐射下,最终在黄果树景区乃至安顺形成一个更大的民宿集群。
邮储银行贵州省分行针对景区“痛点”,采用“银团贷款+政府增信”模式,为黄果树柏联温泉酒店等标杆项目提供长期低息贷款,助力景区形成“高端度假+主题文化+经济型连锁”的酒店生态。
安旅集团经营的黄果树柏联温泉酒店等4家酒店,巧妙地结合了贵州历史文化、少数民族特色、喀斯特地貌特征及黄果树景区山水自然风貌,加上独具特色的温泉汤池,一开业就受到游客青睐,成为黄果树品质游的一张名片。
如今,游客日间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、晚间打卡水乳交融的光影盛宴、享受高品质的酒店服务……同时,黄果树景区硬件设施也全面升级,从排队入园到刷脸进入,其智慧化手段提升了游客一站式旅游新体验。
图为百里杜鹃。新华网发
深耕产业融合:让百里杜鹃从“赏花经济”到“四季常青”
百里杜鹃景区拥有全球最大的天然杜鹃花海,但花期仅为45天,曾让当地旅游陷入“半年闲”的困境。如何让“花经济”成为“常青树”?邮储银行贵州省分行以“金融+产业”深度融合给出了答案。
2021年起,邮储银行毕节市分行以流动资金贷款的方式向景区注入资金,用于景区基础设施维护和业态打造。
赏花季之后,全国很多地方就进入炎热的暑季。而百里杜鹃夏季的平均气温为19℃左右,是避暑纳凉旅游的好去处。为此,百里杜鹃把民宿建设放在重要发展位置,邮储银行则通过优化服务、创新信贷模式等举措,自2021年起以固定资产贷款的方式向景区注入资金,用于景区基础设施维护和业态打造。如今,每当杜鹃花期结束之后,仍然会有很多游客从周边重庆、四川等地来到景区避暑。除了打响避暑和康养的IP,针对年轻游客群体,方家坪景区还特意打造风洞、山地越野车、网兜吊桥、蹦极、管轨滑车等刺激性体验项目。此外,露营、无边界泳池、房车营地、帐篷营地等旅游项目,也深受户外运动爱好者的欢迎。
当夜晚来临,在百里杜鹃管理区城区,花仙子巡游、歌舞晚会等活动热闹非凡,特色的烙锅、豆干、牛肉汤锅等美食令人目不暇接……喧闹的烟火气让这座小城充满了魅力。
游客除了能在景区赏花,还能体验民宿、温泉等业态。数据显示,2024年,百里杜鹃管理区游客接待量达770万人次,发展餐饮、住宿等经营主体900家以上,通过“金融+生态+产业”的运作模式,百里杜鹃景区直接带动周边2.5万农户增收,户均年增收2万元,这片“地球彩带”的“美丽经济”正持续绽放。
图为邮储银行贵州省分行工作人员服务客户。新华网发
激活舌尖经济:让息烽辣子鸡从“地方美味”到“产业名片”
息烽辣子鸡作为贵州美食代表,曾一度面临“有口碑无规模、有味道无标准”的困境。邮储银行贵州省分行以“三链融合”推动这一传统美食华丽转身。
息烽叶老大辣子鸡源于叶兴林在息烽火车站附近开设的小吃店。凭借独特的口味,传统的炒制工艺,很受食客的追捧。但辣子鸡长期以来都是业主租用当地民房作为加工作坊,无标准厂房、生产车间和办公场所等生产配套设施,已远不能满足市场的发展需求。如何实现规模化生产,让更多顾客品尝到这一美食?扩大生产成为摆在叶老大辣子鸡面前最现实的问题。
2016年,息烽县把叶老大辣子鸡作为“规模以上企业”,扶持其做大做强,促进辣子鸡产业向工厂化、规模化、品牌化方向发展。叶老大新建了规模化食品加工厂,建设了2条生产线,可直接实现从初加工、热加工、冷却、包装、杀菌到装箱一条龙生产,每天可加工1万斤辣子鸡,产品销往全国各地。
大规模的生产对流动资金的需求量更大,邮储银行给予叶老大辣子鸡2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,叶老大辣子鸡能根据市场变化的需要及时扩大生产能力,拓宽销售渠道。
如今,息烽辣子鸡产业链产值突破8亿元,带动辣椒种植、物流配送、包装印刷等配套产业就业超万人,真正实现了“一只鸡”带活“一条链”。叶老大辣子鸡也一直在邮储银行的金融支持下,成为辣子鸡产业中的主导品牌。
从黄果树瀑布的轰鸣到百里杜鹃的芬芳,从息烽辣子鸡的鲜香到民宿床头的灯光,邮储银行贵州省分行正以“金融活水”浇灌着这片土地的每一个角落。截至2025年3月末,该行累计向旅游及相关住宿、餐饮等行业投放贷款合计54.13亿元,支持项目覆盖全省9个市州,带动旅游就业超15万人。